我因為腦性麻痺,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上國小。媽媽為了要醫治好我的雙腳,辛苦的帶著我奔波了許多地方。在我大約七、八歲該讀書的年齡時,父母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修女,就輾轉將我送到了「聖母聖心啟智中心」就讀,它也就成了我的學校。
接下來,我就介紹學校名稱的由來與發展歷史,內容是轉載自「聖母聖心啟智中心之守護天使心,服務新方向25週年特刊。」
一、 服務源起 | |||
民國74年林天德神父接任鹿港、和美堂區神父,地方人士商請林天德神父,希望在現址蓋托兒所,以提供本地區兒童幼教服務。76年由和美聖心托兒所及林天德神父的父、母親共同出資200萬元,請營造公司動土興建。為節撙經費支出,內部設施及課桌椅乃使用軍方宿舍拆除舊材及衛道中學淘汰之課桌、椅。建築於民國77年完工,興建有二間標準教室、一間辦公室、一間廚房及一間宿舍,為中心源建築之由來。 |
|
||
|
二、 啟智中心之誕生: | ||||||
民國76年間,林天德神父同時擔任台中瑪利亞基金會董事,開始接觸、認識特殊教育。在建築物完工後,考量本地區身心障礙兒童教育之迫切,林神父和莊宏達醫師討論後,遂將托兒所改為身心障礙兒童的特殊教育場所。林神父隨即商請天主教瑪利諾會協助,請當時在新竹天使發展中心服務的美籍方嘉安小姐負責規劃。院舍於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落成,王愈榮主教祝聖後啟用,方嘉安小姐擔任中心第一任主任,開始時學生有5、6位,後來逐漸增加到17、18位。 三、 聖母聖心創立精神及名字由來: 四、 立案: 五、 延續與發展: |
民國81-93年院舍全景
民國82年,台中教區商請韓國「耶穌聖心侍女會」修女至中心服務。同年9月8日於鹿港天主堂成立「聖母聖心鹿港分部」,就近服務附近身障兒童。民國81年間,陳琨鎮神父於啟智中心二樓進行加建及裝設鐵門、添購多項設備。民國85年由張賢南修女接任中心主任,持續啟智服務工作。服務人數從設立之初6、7位,至立案時已17、18位,後來服務人數均維持在24-27位。民國82年陳琨鎮神父離開後,由陳瑞堂神父接任負責人至89年,民國89年由鄭文宏神父接任。
七、 院舍改建:
後來考量因社會進步,家長團體、專家學者及福利機構的努力和倡導,使各界對身心障礙者的服務日益受到重視,也發展出更多的服務模式。中心於民國89年在鄭文宏神父及韓籍張賢南修女帶領下,著手計畫擴建及整修校舍,以因應未來能夠提供更多元的服務,並開始製作韓式泡菜義賣,籌募改建經費。
中心改建工程於93年3月動工,暫時移至草港天主堂上課。工程至97年4月完工,歷時四年多。期間雖然曾面臨工程款不足停工一年,但天主的關愛總是讓我們深具信心。後來也因多家媒體報導引發社會各界關心,使得工程得以順利完工。
在這期間,張賢南修女於93年3月因韓國修會另有工作安排返國,中心主任由柳貞順修女接任。
八、 服務開創: | |||||
|
中心新院舍落成後,中心重新立案,服務人數擴展至70人,規劃的空間有:工作訓練室一間、教室七間、研討會議室一間、諮詢室一間、辦公室一間、綜合活動室一間、感覺統合教室一間、 保健室一間、感官教室一間、教具資料室一間、廚房及儲藏室一間、值日室一間,提供服務對象更好的服務環境及設備,同時也提供服務對象更符合需求的支持服務。 | ||||
|
|||||
![]() |
|||||
經過以上的介紹,相信您對我的學校有所瞭解了,如今「聖母聖心啟智中心成立已27周年。而我在民國82年進入中心,至今也22年了,對我而言就像第二個家一樣的溫暖,在此處展開我的人生旅途,這其中有歡笑、有淚水、有感動、當然有時也有點悲傷與艱辛的學習後,獲得成長的喜悅! |